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發改委領導就“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問題回答媒體提問,并表示堅持供給側改革反向,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6.5%的發展目標,加大力度放寬市場準入,推動投資便利化,大范圍吸引外資進入,營造內外資企業全方位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其中,“高水平開放”“高水平發展”“創新引領”“國際接軌”等關鍵詞無一不契合了中國醫藥行業轉型升級縱深推進主題,中國醫藥企業將在全面開放的國內外嶄新醫藥環境中迎來跨國藥企的市場競爭。
提高產業開放水平 大范圍吸引外資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記者會上指出,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一些高技術領域我們正在由過去的跟跑到現在的并跑,少數領域已經在領跑,應當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運用高技術帶動更多傳統企業發展,讓一大批傳統企業實現華麗轉身,向更高水平演進。“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過了4億,居民消費持續升級,這將倒逼我國實體經濟和科研要跟上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發改委資料顯示,中國近年來引進外資成效顯著,2017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31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開放40年來,外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出口方面,外資企業進出口額接近全國進出口總額50%;工業產值方面,外資企業接近全國產值25%;稅收方面,外資企業提供了20%的全國稅收;就業方面,外資企業提供了約10%的崗位。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實現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進一步表示,我們仍需要加大力度改進和完善投資環境,按照“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努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全新產業格局,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水平發展,特別是要對接國際標準和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打造國際一流的市場環境。
根據發改委的工作部署,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把自貿區試行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逐步擴大到全國,大幅度提高各產業開放水平;落實國務院政策文件,重點推動投資便利化,簡化外商投資及企業設立手續,推廣試行工商登記和商務備案一口辦理,簡化企業生產經營相關行政審批,促進內外資企業全方位實行公平競爭,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大范圍吸引外資進入,加大西部地區、內陸地區、延邊地區開放力度,向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轉移的外商投資企業,享受國家支持產業轉移與加工貿易的資金、土地等優惠政策,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引資優惠政策。
重點領域藥物開發競爭白熱化
中國醫藥市場環境穩步得到改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路上”,全行業也正在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步伐。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了修訂,明確鼓勵新型化合物藥物或活性成分藥物、氨基酸類、新型抗癌藥物、新型新腦血管藥物、新型神經系統藥物、新型診斷試劑、生物工程藥物、疫苗以及緩控釋、靶向、透皮吸收等11類重大創新、臨床急需醫藥項目在國內落地。
顯然,從產業化角度,國家發改委十分注重中國創新藥的國際化發展。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提出:未來三年,高端實現10個以上創新藥產業化;通過國產首仿藥或生物類似藥上市,降低藥品消費支出50億元/年以上;在歐美市場制劑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以上,新藥注冊實現零的突破。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頂層政策的大力扶持,將吸引眾多內外資藥企加大資本投入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免疫系統、病毒及耐藥菌感染等重大疾病領域的靶向性、高選擇性、新作用機理的創新藥物開發及產業化。同時,一大批市場潛力大、臨床價值高的專利到期首仿藥和生物類似藥的開發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從近些年創新藥申報數量看,一類新藥不斷增加,恒瑞、正大天晴、廣東東陽光、海正藥業、江蘇豪森等國內醫藥研發領先,未來在獲得國家政策產業化扶持的同時,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也將令其面對來自跨國藥企更趨激烈的國際創新競爭。
去年10月,CFDA發布《關于調整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對進口藥品的注冊申請進行了調整,通過取消部分進口藥品在境外上市的要求、允許同步研發申報、優化注冊申報程序等具體措施,推動國際創新藥品早日進入中國市場。
只有不斷完善審評審批監管制度體系,全面開放醫藥創新產業鏈,加速創新藥研發競爭和產業轉化,才能提升臨床用藥的有效供給,從而更好地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